留学说 /  院校专业 /  正文

关注留学说微信公众号

惊!新加坡小学入学竞争竟如此激烈!

原文作者  Jessica Lam   |   发布时间  2016-08-12   | 浏览次数  1977

分享到:

只需要在网络上轻轻的打出“新加坡 小学 报名”这几个关键词,关于新加坡小学报名的资讯就蜂拥而来。  


 
 

供不应求、申请超额、77所小学需要抽签(可能你从未曾想过,新加坡竟然有这么多所小学吧)、第一阶段结束时过半学额就被填满……  

新加坡目前约有200所小学,每到招生时,各所学校都使出浑身解数,如举办说明会、在网站上贴宣传海报……试图透过这些宣传活动以及学校网站与面簿加深家长对学校的认识。有时候,宣传活动做得太好,报名人数太多、太火爆,就有可能遇到“供不应求”的情况,那么就必须面对抽签入学的窘况。  

 


 

所有不符合上述阶段的适龄儿童。这一期的特点是申请者无需与学校有直接“关系”,因此一般的永久居民家长只能从这个阶段起为孩子报名。  

报名方式:在所选小学报名,或者在网上报名(P1IS)  

报名时间:7月27、28、29日  

少部分有心的家长提前几年做了义工,在2B阶段(学校义工,基层领袖义工)可以报名,大部分家长还是要等到2C阶段(按照家庭地址就近入学)这时候才有机会报名。而热门的名校到了2B阶段很多就要抽签,到了2C阶段所有热门学校都要抽签。比如说很多新移民朋友居住的盛港地区,有一座名小是隶属福建会馆的南侨小学。每一年的2B义工阶段都需要抽签。到了2C阶段,更是高达3个孩子争夺一个学位。  

77所学校需要抽签

在2009年时,就有77所需要抽签的学校,有10所是最少两名学生抢一个学额,其中以圣希尔达小学的机会率最低,152人争夺46个学额,平均每个学额都有三、四人(3.3人)竞争。  

其他竞争激烈的学校包括立伟(Rivervale)小学,180人争夺63个学额,平均每2.8人争一个学额;伟群(West Grove)小学有256人争夺94个学额(2.7人:1);南侨小学则191人争73个学额(2.6人:1);公教中学附小72人争28个学额(2.57人:1);裕廊西小学205人争81个学额(2.53人:1);南山小学126人争51个学额(2.47人:1);南华小学100人争43个学额(2.325人:1);弥陀小学179人争77个学额(2.324人:1);乐赛小学173人竞争81个学额(2.1:1)。  

这10所小学中,立伟、伟群、裕廊西和南山是邻里学校,但立伟和伟群近年来锋头直逼名校。  

立伟创校仅10年,已成盛港名校,在去年(指的是2008年)的2C期报名写下3.5名学生争夺一个学额的纪录。  


 
 

 

 

2015年惨况

在去年,甚至首次出现了在供校友会会员子女报名的小一2A(1)报名阶段就要抽签争夺学额的情况。  

阶段二(Phase 2A1)本来是子凭母贵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父母优越,孩子享福的能获得完全竞争优势的阶段(这个阶段接受的孩子为:父母曾经是此校的学生,并且在20XX年6月30日前成为学校校友会的会员;或父母是校董会/咨询委员会或者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去年都居然紧俏到了这种程度,让各个家长都如临大敌。(2015年8月)  

永久居民家长为报名“一波多折”

在2012年时,教育部就推出进一步区分公民与非公民教育权益的新措施。在新条例下,小一报名各阶段若要举行抽签,新加坡公民将获得绝对优先权。若出现求过于供的情况,不管公民申请者住家距离学校多远,都会优先获得录取。  


 
  

(买了学区房,也没优势)这样的情况下,使得永久居民家长为报名“一波多折”:居住在裕廊西的永久居民李秀香(38岁)在2C阶段报名首天报读靠近住家的一所小学。但公民申请者过多,学校隔天建议她取消申请,到另一所学校报名。她与先生认为新学校维林小学的口碑不错,转到那里报名,没料到申请者也超额。她于是赶在最后一天为儿子报读另一所学额充足的学校。  

那么,什么是小新君给大家带来的好消息呢?

将在明年入学的约3万7900名小一新生,绝大多数是于2010年,也就是生育率特别低的虎年出生的宝宝,本地190所小学明年的学额因此相应削减,不少位于成熟市镇的学校减少学额,只有少数如榜鹅和盛港等新镇的学额略增。  


 


根据统计局网站数据,2010年有3万7967名新生儿,这是继2005年之后,新生儿人数最少的一年哦!  

AEIS考试,有动画的讲解,更有意义哦!


 
   

本文由 AEIS考试网独家整理与发布 转载须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留学说无关。留学说对文中事实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