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说 /  留学规划 /  正文

关注留学说微信公众号

值得家长思考的几个问题:赴美留学生应该怎样融入当地文化

原文作者  Alice_tang   |   发布时间  2016-08-31   | 浏览次数  1215

分享到:

据非营利机构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美国际学生人数从1999年的514,732增长到了2015年的974,926,增加了89%。这其中包括了低龄留学生,但是占大多数的依然是选择本科和研究生项目的留学生。这些国际留学生在文化融入和适应上均面临不少挑战。  


 


留学生在国外因为环境的改变,脆弱的一面更容易暴露出来,这与在出国前父母对子女的保护不无关系,不少家长出于功利心,轻易地认为子女出国在外可以为自己挣足面子,然而却忽视了孩子在国外的留学环境是怎样的。   


当然,每个留学生身上也会有自己的问题,在国外的竞争环境里,由于自尊心作怪,每个人都很难接受“我不如人”的现实,也不愿意去低头向他人寻求帮助或者承认自己的错误,解决不了问题又认为自己能解决,却把时间浪费在了打游戏等方面而不去认识外面的世界,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给自己竖起了一堵高墙。 

 

 


一些留学生在缺乏朋友家长帮助的情况下,遇事难以冷静思考,可能会无意识地放大自己处境的困难,采取极端的应对方式而非解决之道,最终导致更严重问题的出现。  

 

虽然在文化融入方面,各方都做了努力,有的学校开立了“心理辅导中心”,并且针对留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刻板印象和不愿意寻求心理帮助的消极态度进行宣传,希望他们可以在遇到困难时知道如何求助。可是心理咨询中心清一色的英语辅导员本身又是另一个挑战。文化融入将随着越来越深的国际化步伐表现出更多样的问题,因此需要更有前瞻性的包容态度和努力的决心。  


 


如果文化涵化(或者融入)是一个双方——迁入方和主导方——都参与的过程,那我们是不是应该看看问题的两面?在高等教育越来越全球化的年代,人们越来越重视跨文化能力和沟通技巧。去年一个来自中国的博士生,把他的导师告上了法庭,理由是他的导师“缺乏对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督导的能力。” 

 

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更深层的问题:  


1. 谁应该具备和展现出跨文化的能力?那些二十岁上下、踏上异国之旅时充满无限天真的期待和抱负的高中生或者本科生,还是即将启迪、开导并支持他们的学校人员,还是双方都应该?高校在接受国际学生前应该也有所准备,对可能有的文化融入问题有所预见,并审视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人力、财力去解决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预防性而非突发性的应对机制,会将国际学生到美后出现不适应问题的可能性及其伤害降到最低。  

 

2. 面对日益增加的国际学生的流动性和更多元化学校的选择,全球大学排名还应该包括些什么标准?传统的研究和教学能力之外,每个留学生每天能得到怎样的支持和指导不应该被考虑在内吗?教育界可以在大学排名中,对文化融合和多样性包容程度加大比重,这样的排名更有针对性,也可以在行政层面上鼓励对跨文化融合做出更多努力。  


3. 留学生应该以怎样的心态融入并在多文化碰撞中坚持自己的信念?留学生不应该是嗷嗷待哺、大声哭闹的小孩,试图博取大人们(即美国教育界或者美国社会)的同情。以这样的心态,那么就算有可能争取到更多的重视,那也是基于同情,是短暂的、情绪化的和不可靠的。留学生只有转变心态,真正“长大成人”,学会如何为社会贡献价值,才能换取美国教育界和美国社会长久的、理性的和可靠的支持。  


本文由北美家长帮独家整理与发布,转载须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留学说无关。留学说对文中事实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