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说 /  留学规划 /  正文

关注留学说微信公众号

留学两年败光200万!22岁小伙缘何成长为“巨婴”?

原文作者  ivy   |   发布时间  2018-12-20   | 浏览次数  948

分享到:

22岁时,你在做什么呢?  

很多人应该不是在求学的路上,就是已经参加工作了。而对于22岁的晨宇来说,他则成了全家人最大的烦心事——

从小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18岁出国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元却连预科都没毕业;回国后到大专院校求学,不到两个月就弃学回家;与游戏为伴,仅剩下的交流就是向家人要钱……

晨宇缘何成长为“巨婴”?  

晨宇的妈妈刘女士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女强人,事业有成,爸爸宁先生在一家国企上班,十二年前,因为夫妻性格不合而离婚,晨宇跟了父亲。

刘女士一门心思扑在事业上,没有时间管他,而宁先生的性格比较随性。离婚以后,晨宇就跟随了奶奶,而这成为了他人生中的转折点。

晨宇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父母离婚后都不在晨宇的身边,奶奶觉得孩子受了很大的委屈,为此事一连哭了好几天。此后,奶奶决定把最好的都留给孙子,今后绝不让孙子再受半点委屈。

奶奶对晨宇照顾得无微不至,父母也对晨宇有求必应。一年后,晨宇的父母分别组建了新的家庭,都认为愧对于他,所以对晨宇是越发的好,只要晨宇要求什么他们立马就给办。

曾经有一次,外孙女吃了晨宇的面包片,当时正犯老寒腿的奶奶还在床上,而且还下着大雪,奶奶依然去重新给他买了三包,用奶奶的话说就是:我孙子的东西,谁也不能碰。

然而,在这样的照顾下,晨宇非但没有变得阳光快乐,反而让他越来越不合群。他在学校没有朋友,也很少与人交流,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

 

刘女士觉得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决定把儿子送到新西兰读预科,希望可以改善一下儿子的心理状态。然而,晨宇在国外的发展与刘女士的设想相差甚远。

在国内时,晨宇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到了国外,他依然延续着这种生活模式。他没有朋友,几乎不与人交流。玩游戏是他打发时间的主要途径。

在经济上,在两年的留学期间,晨宇对金钱没有一点概念,想回就回,只是路费一年就要花10万多元,再加上昂贵的学费,两年下来花了200多万,结果预科的毕业证都没有拿到。

更糟糕的是,在国外,晨宇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没事就玩游戏,也不跟人交流,疑似患上了抑郁症。了解到这种情况以后,刘女士认为留学也不适合他了,于是就让他回来了。

巨婴的家庭根源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他的作品《巨婴国》里提出了“巨婴”的概念。一个婴儿由于家庭环境的畸形,导致其在适龄的时候没能发展出与之相对应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于是这个孩子会一直维持在婴儿的反应和行为模式上。

比如,婴儿的世界里只有是非黑白对错,并没有中间的状态。需求被满足的时候就开心,不满足的时候就愤怒。

所谓“巨婴”,常被用来指没有顺利长大的成年人。一个已成年却还没能真正独立起来的人,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被“照顾的太好“,从而失去了自我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真正的爱,不是事无巨细的万事包办,而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是对其感受的倾听、尊重和对其梦想的支持,而并非自以为是的付出和控制。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留学说无关。留学说对文中事实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