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说 /  留学规划 /  正文

关注留学说微信公众号

新加坡政府将放宽大型活动人数限制,婚宴人数限制提高至250人

原文作者  谢丹妮   |   发布时间  2021-03-29   | 浏览次数  600

分享到:

  随着新加坡国内疫苗工作的有序开展,疫情的状况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宣布,从下月24日起,政府将放宽大型活动的人数限制,结婚宣誓仪式和婚宴的人数限制将提高至250人,商业活动、现场表演和体育赛事的限制则提高至750人

  各项活动人数限制的详情

  据悉,除了对婚宴等活动的人数限制做出调整外,新加坡政府还对其他一系列活动的人数限制做出调整。

  新加坡政府将放宽大型活动的人数限制

  其中,落实活动前检测的表演和商业活动的人数限制将从现有250人调高至750人。国家艺术理事会和新加坡旅游局将分别公布相关管理框架和申请详情。

  对于目前的体育赛事试行计划,进行活动前检测的赛事可允许最多750名观众到场,没进行活动前检测的赛事,则最多可让250名观众入场。

  结婚宣誓仪式和婚宴人数限制也将从100人调高至250人。如果宣誓仪式超过100名出席者,只有新郎和新娘须进行冠病检测。

  如果婚宴出席者超过100人,则所有宾客都须接受检测。这是因为婚宴宾客会摘下口罩用餐并有长时间的接触,病毒传播风险较高。

  如果出席者在100人或以下则无须进行检测,人数限制不包括婚姻注册官和服务商。

  另外,结婚宣誓仪式、婚宴和商务活动也必须继续把会场分成不同区域,每个区域最多50人。

  为了让更多人能有机会与亲友道别,新加坡政府也将从4月24日起,在逝者出殡当天将丧礼的人数限制,从任何时候最多30人提高到50人。


新加坡政府将放宽大型活动人数限制,婚宴人数限制提高至250人


  社交聚会的八人限制暂不放宽

  虽然新加坡政府放宽了一系列活动的人数限制,但在社交聚会的人数方面,新加坡政府表示,人数暂不会放宽

  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

  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表示,八人限制的调整的影响范围较广,只要一放宽,人与人之间在社区的接触与互动会有显著改变,冠病病毒传播风险也会大幅增加,政府对此必须更加谨慎。他说:

  “我们不应该因为疫情受到控制,一时兴奋就迅速放宽所有的限制。这太过鲁莽,我们目前为止在疫情控制方面所达到的好成绩也会一下消失。”

  据悉,新加坡是在去年12月宣布安全进入解封第三阶段时,将聚会人数从最多五人的限制增加至八人。

  如何做好防疫措施

  虽然新加坡政府放宽了公共活动的人数限制,但我们在日常活动中仍需要做好疫情的防护工作。

  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距离,以降低在他们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被感染的风险。在室内时,与他人保持更远的距离。越远越好。

  让戴口罩成为和身边有其他人时的常态做法。口罩的正确使用、储存和清洁或处理是保持其有效性的关键。

  佩戴口罩的基本方法

  戴口罩之前、摘口罩前后以及每当触碰口罩之后都要清洁双手。

  确保口罩盖住自己的口鼻和下巴。

  摘下口罩时,请将其存放在干净的塑料袋中,如果是织物口罩,则每天都要清洗,或将医用口罩扔进垃圾桶。

  不要使用带阀门的口罩。

  避免封闭空间

  在拥挤和通风不良的空间中感染COVID-19的风险更高,因为感染者会长时间近距离呆在一起。在这些环境中,病毒似乎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或气溶胶更有效地传播,因此采取预防措施就更加重要。

  和人在外面见面。室外聚会比室内聚会更安全,尤其是在室内空间狭小且没有室外空气进入的情况下。

  在室内时打开窗户,增加室内自然通风量。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定期和彻底清洁你的双手,用酒精搓手液或用肥皂和水洗手。这样可以消除细菌,包括你手上的病毒。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手接触很多表面,会沾染病毒。一旦受到污染,手就会把病毒传递到眼睛、鼻子或嘴。从那里,病毒可以进入你的身体并感染你。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弯曲的手肘或纸巾捂住口鼻。然后立即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封闭垃圾桶,并洗手。通过保持良好的‘呼吸卫生’,你可以保护你周围的人免受引起感冒、流感和COVID-19的病毒侵害。

  经常清洁和消毒表面,特别是那些经常接触的地方,如门把手,水龙头和电话屏幕。

  感到不舒服时怎么办?

  了解COVID-19的全部症状。COVID-19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干咳和疲劳。其他不常见但可能影响部分患者的症状包括失去味觉或嗅觉、疼痛、头痛、喉咙痛、鼻塞、红眼、腹泻或皮疹。

  即使只有咳嗽、头痛、轻微发烧等轻微症状,也应待在家中,自我隔离,直至痊愈。打电话给你的医疗服务提供者或热线寻求建议。让人给你带些补给。如果你需要离开家或有人在你身边,请戴上医用口罩以避免感染他人。

  如果你发烧、咳嗽和呼吸困难,立即就医。如果可以的话,先打个电话,并遵循当地卫生部门的指示。

  从可信赖的来源,如世卫组织获得最新信息。新加坡的公共卫生部门会给你提出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建议。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留学说无关。留学说对文中事实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