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说 /  留学规划 /  正文

关注留学说微信公众号

留学文书的组织技巧

原文作者  王薇   |   发布时间  2015-06-10   | 浏览次数  2959

分享到:

文书撰写过程中,表达和描述技巧很关键。我有个武汉大学的学生,去香港交换了一年,她给我的信息仅此而已。我问她,是所有愿意去交换的人都可以去吗?她告诉我,需要经过层层筛选,10000人选取一人。这是非常好的亮点,万分之一这个数字是很震撼的,但是她没有描述出来,给别人的信息也只能是去香港交换一年。

 

文书要承载有力的信息,尽量用事实、具体化、数字化的材料,避免一些“表决心、说态度”这样精神层面的话,把文书写成思想汇报,会让学校觉得录取你的风险太高。比如在展现你自己的领导力方面,可以通过自己在制度的把控、个人魅力的影响、对团队成员的尊重等方面的具体事实来说明,这比空洞地说自己思维缜密、决策果断、重视他人意见要有力得多。

 

文书表述过程中,不要让思想变得突兀跳跃,比如很多学校都会让申请者讲述自己一次有意义的经历。我遇见过一些学生在申请中提到曾经一件小事、一个电影或者一部书让自己了解了另一个世界,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让自己决心投身到某个领域。有个学生曾经在申请中描述,一篇关于失学女童的报道让她对社会的不公正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她决定投身法学领域,并努力成为一位女权维护者。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形不是很多,虽然这可能会让内容更加有趣或者更有冲击力,但人生毕竟不是电影,富于戏剧性的情节瞬间改变一切有些夸张,也会导致你申请内容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在我的劝说下,她去掉了这样的描述。

 

文书中要展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尽量用乐观的笔调。悲观消极的情绪虽然可能更符合实际,但它有可能会误导录取委员会人员,认为你是个悲观主义者。比如在谈论某项公益活动的现状时,你可以谈论活动带来的积极改观,不要总围绕着活动面临的困难处境做文章。

 

另外,在文书中也不要犯“迷失自我”的毛病。无论是对客观环境还是一个对你有着莫大帮助的人的描写,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你”。有些人则在客观环境的渲染过程中混淆了主次,没有充分展现在这个跌宕起伏环境中的主体能动性,让人看不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有些人想传递自己取得成就的信息,材料给人的印象却是申请者所在团队取得的成就,并且没有体现出申请者在这个团队中的领导决策力,让人深度怀疑他可能只是个打酱油的。有些表述只让人看到了结果,比如取得的某些成就,而更为关键的取得成就的过程则没有体现。

 

如果你的某些专业特长并非大众化项目,在描述过程中就要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一次解读。比如我有个学生曾经申请Art History,而他自己自幼学习国画。为了打破这种隔阂,他在文书申请中举了很多例子,比如为了说明国画重视写生的特点,他写了韩干“以马为师”的故事,说得生动有趣,非常有意思。

 

文书描述中要注意分寸的把握,比如有些人想突出自己敢于冒险的精神,但过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做法会让人感觉此子我行我素,莽撞蛮干,适得其反。

 

前面简单提到过,整套文书应该相互补充,要像一台康拜因(联合收割机),每个单个体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要像田忌赛马,最好的组合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比如PS就应该是简历的补充,对简历里提到的一两个亮点进行深入的展开,所以,PS不应该大篇幅的去描写申请人的研究经历,工作经历等等,而应该通过一两个事情来展现申请人在某一些方面的特质、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些特质正是美国大学所看重的。而Essay,应该是对PS的进一步补充,不能重复描写PS已经提及到的经历和内容。Writing Sample要展现申请者学术水平,研究能力与潜力,写作能力等等方面的专业水平。每一份申请材料都应各自发挥它们在申请中的作用,而千万不要想着让简历同时兼顾PS或者WS的作用。GPA用来展示你的一般学习能力;GT不用说,用来说明你的语言及思维水平;WS展现科研水平;CV说明履历与重要成就;PS说明卓尔不群的特点;WE阐明对目标学校的理解及自己的诉求。不同的文书各司其职,抓好它们各自的特点,就能形成一套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文书组合。有些人对文书的重要性做过排列,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每一个都应该严阵以待,因为每个都可能成为木桶的短板。

 

Lena是天津工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申请美国艺术类工业设计专业TOP30 Master。这个专业在文科里比较另类,像是个工科专业,所以在文书配合上我们决定直捣腹心,形成PS+作品集的哑铃型组合。

 

Lena作为一名本科生,却在工业设计方面有着相当丰富的实践经历。在大学期间,完成了几篇艺术设计理念方面的文章,并且参与了几个企业的产品设计,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和思路。这对于一名本科生来讲,充分体现了她的兴趣和较强的潜力。所以,我们为了突出这些优势,将其重点参与的设计工作的核心设计思路和灵感简练地体现在简历中,让老外很直观地了解到她已经取得一些成绩和现有的水平。

 

工业设计范围很大,但只能学习其中的一个分支,在具备了扎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如果核心课程的基础理论和技巧能够及时得到深化和拓展,那对学生来讲就非常有利了。而且,美国的工业设计专业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学校注重模具设计与图形架构,有的学校偏重图形设计,有的则两种课程兼备,有的学校侧重在于产品设计。我们针对不同学校的核心课程筛选了作品集的内容,严格根据学校的要求来准备,期间,我建议Lena把作品集表现的内容形成系列用一条主线贯穿,而且有针对性的为一些作品加注释说明性文字,说明自己的创作思路和灵感。事实证明,作品集在申请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Lena的PS准备与作品集进行了相互补充,这让PS的叙述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最终我们拿到了满意的录取。

 

申请材料要做到相互关联、相互照应。比如CV里着重强调过的一个作品,可以在WS中有所体现,否则会给人“虚晃一枪”的感觉,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及含金量。某项重要工作经历,在PS中可以通过主观描述,说明一下在这个阶段自己的心路历程,自己的收获、感悟等等。所有申请材料的内容可以相互佐证,比如你的老师写推荐信说你的排名是中等偏上,而你自己的PS里说自己是TOP5,这样很难让教授信任你,这样的申请材料无疑是最失败的,你PS里最突出的优点最好在推荐信里有所反映。

 

文书的功能组合并不是内容重合,更不是相互取代。很多人把应该写在CV里的东西放在PS中,这是不可取的。简单来说,CV更客观一些,更骨感一些;PS更主观一些,更丰满一些。这其中又涉及到分寸的把握,CV中的“料”不够硬,PS中也不要通过口吐莲花般的描述去弥补,因为这样非常容易越描越黑。在文书撰写过程中,不要忘记了自己的定位。如果你想塑造一个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媒体从业者,看一看你表述的内容是否丰富完整,自己是否在这些重大事件中扮演了独当一面的角色?自己的参与程度是否足够深入?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对自己的成长又起到了哪些作用?如果自己觉得实在过于牵强,那就应该考虑重新给自己进行定位。

 

和创赵建军原创文章)

转自搜狐网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留学说无关。留学说对文中事实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