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说 /  行业观点 /  正文

关注留学说微信公众号

招生有秘密吗?

原文作者  Arron0511   |   发布时间  2016-01-11   | 浏览次数  2134

分享到:

"大学招生最大的秘密就是根本没有秘密。"一一思沃斯茅学院( Swarthmore College )、斯坦福大学(Stanford)、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前招生办主任Fred Hargadon。

 

我们知道,大学招生的流程以及录取结果常常会让人感到困惑、神秘,有些时候觉得它相当反复无常。那是因为你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的结果一一就是考入大学!但是你无法明确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学生。我将帮助你理解大学招生,最终你将明白大学最需要的就是"真实性",你必须在申请过程中诚实地体现最真实的自我。

 

录取仅仅是凭运气吗?

每年春季,这个国家的所有高中里,将上大学的青年们及其家长们或多或少都会听到这样的故事:班长接到了一封来自哈佛大学的拒绝信,信轻飘飘却让人沉重。但是最没希望进人常春藤大学的年轻人却被录取了。随便八卦下都可以知道班长的成绩等级和SAT分数,当然比那些即将一头扎进大学的年轻人们的分数要高很多。班长是通过玩命儿学习才拿到了这些A等级,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书呆子,班长还听着《胡桃夹子》跳舞,同时关心苏丹达尔富尔的种族清洗。相反即将在哈佛里邀游的那位年轻人也不过就是玩玩篮球,还时不时爱参加聚会。"这太不公平了",类似的声音此起彼伏。为什么一些人被录取了,另外一些人却被搁置、被调剂,或者被拒绝?

 

学生和家长通常觉得录取程序不公平,或者认为这纯属撞运气,这只是因为他们局限在自己的角色之中,北加州的Alice Kleeman 说。他在Menlo-Antherton 高中的大学和职业中心工作,一年要为约500位学生提供咨询。学生和家长对全面评估( Comprehensive Review)...优先惯例( Institutional Priorities )以及学生被录取和拒绝的实际人数没什么意识。"说这是个概率事件很容易,这意味着他们对那些录取和没被录取的情况根本就缺乏深刻的关注,但是很不幸还是有很多人草率地认为这是个概率事件。"

 

大学招生政策

招生政策可分为两类。许多公立大学的招生方法比较容易量化,通常被称为"连裤袜"( panty hose )办法,就像是连裤袜包装后面的表格一样,你可以根据身高和体重来选到合适的尺码。对这些大学,一些量化的指标将用来决定学生是否会被录取,比如说分数和成绩等级,最起码招生的初步阶段是这样的。

 

大部分私立大学则更热衷于考查学生的运动能力、特殊天赋,以及学术之外的其他兴趣、背景、经历和热情。在录取流程后面的阶段,哪怕是公立大学也会用统计学公式来衡量以上提到的这些因素。

 

这就是招生流程麻烦的地方,没有电脑能累计这些分数并决定谁被录取,还是得需要人为地对天赋、动机、性格、领导力和能力进行衡量。一旦一所学校不以分数和成绩等级来衡量问题的时候,这个过程就没法规则化了,这就是许多心急如焚的申请者和他们的父母所寻觅的一一一种能确保他们被圣母大学(Notre Dame)或者达特茅斯学院( Dartmouth )、密西根大学( Michigan University )录取的神秘规则。

 

大学青睐的是什么

大学招生办要寻找的并非高分或者天资绝伦的学生,而只是满足学校要求的学生类型。这是由每所学校的优先惯例决定的。所谓优先惯例就是每所学校自己的偏好。每所大学的偏好不一样而且会时常变化,这取决于学校的领导、价值体系、渴望以及传承和文化。

 

所以,学生们,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是你的菜。

 

但是你也别感到畏惧或者沮丧,能意识到所面对的人也有目标和需求对你而言是有利的,大学也需要你意识到这一点。单凭理解一所大学的优先惯例和事实下的规则并不能保证你会被录取,但是如果你理解大学对招生和申请者的观点的话,你就可能更好地理解招生办的判断,甚至能看到哪里潜伏着机会以及你的天赋在哪里。

 

优先惯例是怎么形成的?在公立大学,优先惯例通常是立法机关所下的条令一一招收培养GPA或者成绩等级最高的那类好学生。在私立大学同样也有来自机构的命令一一也就是大学的使命声明,可能会反映在领导力、智力水平、对公益的投入上。

 

然而现实往往更复杂。

 

招生办必须采纳大学所有的意见,他们需要倾听来自各个学院的声音。工程系需要更多的女生;数学系的教授们需要更多有概念创造力的学生;社科专家需要的是能提出问题并激发讨论的学生;物理学部想招几个英特尔科学奖( 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 )得主;生物老师们仅仅想要几个对这门学科有真正兴趣的学生,而不是将这门学科当成是进入医学院的台阶。他们需要听很多声音,这些声音出自于在大学生涯中愿意引导大家的孩子,愿意组织同学的孩子,想在校报投稿的孩子,想在舞台表演的孩子,想在运动场一展雄风的孩子,还有仅仅能给宿舍生活带来乐趣的好孩子。

 

最终他们还得听取行政部门的意见,需要考虑地理因素、文化因素还有社会经济因素的多样性。

 

考虑和纠结的还有另外一个层面,一些大学有自己的文化和个性,这些很有可能变成录取标准关键的部分。可能学校在寻找古怪学究气的学生,或者社交能力强的学生,或者国际申请者。

 

那么大学究竟在寻找什么样的学生呢?就是以上描述过的所有的类型。

 

"透明度" (Transparency) 是所有人都讨论和渴望的一一申请者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了解招生的基本规则。假如有透明度的话,学生和家长能清晰地知道学校是如何做出抉择的,那么招生过程就不会让人感到不公平或者是仅凭运气。

 

但是规则并不那么简单,并且规则也一直在变化。而且学校的青睐点也并不总是那么清晰。因为如果一所大学放出风去说学校想招收会跳踢踏舞的工科女,会吹双簧管的古典派,还想为足球队招点后卫。那么明年,所有的申请者都会是这种类型的。但是到时候这些青睐点可能完全都变了,学校的数学系需要男生,医学预科需要女生,篮球队需要个中锋。此一时彼一时!

 

大学需要拿捏好一个度,就是关于学校需要什么类型的学生放出多少口风,从而保证申请者不至于曲意逢迎,同时鼓励申请者真实地表现自己。为了招到合适的人,管理部门需要知道申请者的真实情况。这也是被问到要招什么类型的学生时,相关管理部门总是三个字一一真实的!

 

申请者怎样才够格?

大学招生程序是精英主义的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主观衡量优势的问题在于,谁掌握话语权谁就能决定其意义所在。SAT分数很高但成绩等级比较低的申请者会将高分定义成优势。学习能力不突出的学生就将优势定义成高情商或者领导力,或者获得国家足球冠军,抑或家世。

 

事实上,所有这些优势在招生过程中都将发挥作用。只不过在众多申请里面,大学录取的着眼点将以个体优势来体现,是依据各所大学的优先惯例而来的。

 

这种方式其实很不错。诚然,招生过程的主观性给学生和家长都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是这也意味着学校招生过程中寻找的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而不是批量化生产的学生。记住,你自身特有的"优势"可能正是某所大学明年招生时所苦苦寻觅的。我再罗嗦一下:

 

学子们,只管大胆向大学展现你最真实的一面。

 

所以,到最后,学生与学校就是要互相看对眼。去了解一所大学是否是你的菜,学子们需要去尽可能多地了解一所大学的招生惯例和校园文化。但是千万别根据这些信息刻意改变自己来迎合大学。相反,要从众多的大学中找出哪些适合发扬你的个性、能力、兴趣以及抱负。可以读读学校网站上的使命宣言,也可以看看校领导层的公共发言,没事再去学校溜达一下,问些你想问的问题。通过敏锐的观察,一所大学的"优势"就浮出水面:

 

比如是否多元化,热爱公益,或者想招点工科女。如果这所大学体现的价值正好与你匹配,那么就最真实地表现你自己吧!这样校方也能看看你是否就是他们要找的人。请相信我所说的话"大学要找的学生,并不仅仅是测试分数最高、天资绝伦或者写作最棒的那类人。他们要找的学生就是所作所为正好适合他们的那类人。"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留学说无关。留学说对文中事实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文章评论


文章推荐